降“分母”提“分子” 提升勞動生產率——金鼎鋅業人力資源改革紀實
2023年04月18日 10:23 1581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鉛鋅資訊 作者: 姜毅
按照中鋁集團和中國銅業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的整體部署,云南金鼎鋅業有限公司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以價值創造為統攬,以全要素對標為手段,堅持走降“分母”、提“分子”兩條途徑,全面深化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改革,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人力資源對標追標趕標步伐。2020年以來,金鼎鋅業在崗員工優化1075人;采選礦實物勞動生產率提升了69%;冶煉實物勞動生產率提升了135%。
降“分母” 深挖價值潛力
金鼎鋅業聚焦用工總量偏大、勞動生產率較低的短板,堅持刀刃向內,大力實施組織機構革命,嚴格勞動用工管理,健全人才激勵機制,不斷深化勞動生產率對標,持續提升人力資源整體效率。
精簡機構,提高效能。金鼎鋅業按照扁平化管理、試點實施大部制改革的整體思路,組織實施了3輪內部組織機構優化調整,累計壓減機構8個,精簡職能部門編制165個,優化人員184人,優化比例達58.41%。2020年,該公司壓減機構5個,將原有的13個分廠、14個職能部門精簡為9個生產廠、8個職能部門、4個中心和1個工程建設指揮部;2021年,壓減機構1個,機構精簡為8個生產廠、8個職能部門、4個中心和1個工程建設指揮部;2022年,全面完成事業部改革工作,壓減機構2個,機構精簡為8個生產廠、7個職能部門、3個中心和1個工程建設指揮部。通過扁平化管理,挖掘出人力資源的潛力,進一步提高了管理效能。
嚴控增量,盤活存量。金鼎鋅業嚴格規范勞動用工管理,全面落實上級單位人員招聘工作要求,暢通特殊工種退休渠道,并積極探索實踐基于崗位勝任能力評價的剛性退出機制,確保到齡人員應退盡退。2021—2022年,該公司連續2年新增招聘人員為零,并積極與所在省、市兩級人社部門溝通協調,擴寬特殊工種履職時間,順利打通退休申報流程。發揮內部勞動力市場人力資源優化配置作用,實施承包商用工替代,重點清退礦山安保護礦、礦區植樹綠化等10余項業務外包項目,減少承包商用工794人,壓降業務外包費用約6100萬元/年,盤活內部員工707人。2020年以來,金鼎鋅業通過單位解除、跨企業調劑、特殊工種提前退休等渠道,累計壓減876人。
健全機制,激發潛能。金鼎鋅業通過開展全員能力素質提升、員工學歷提升、技術技能培訓等,不斷提高員工隊伍綜合能力。協同技術部門及生產單位大力開展項目人才培養,改善公司高水平、高技能人才稀缺現狀。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激發人才潛能,實現價值創造;通過開展對標學習,優化完善公司組織及全員個人績效管理體系,提升績效管理水平;通過實施項目分紅、專項激勵、價值創造激勵等行動,倡導價值創造,鼓勵創新創效,實現能力業績與收益共同成長,進一步激發該公司全體員工向提升能力、提升業績、做出實績的方向邁進。
提“分子” 充分釋放產能
金鼎鋅業擁有世界級的蘭坪鉛鋅礦,資源優勢顯著,但由于該礦的礦石成分復雜,堆存有3800萬噸難選氧化鋅低品位礦石。該公司冶煉系統是國內罕見的以氧化鋅原礦為原料的超長流程生產線,但采礦、選礦、冶煉生產線設備老舊、自動化程度低,對標國內先進生產企業,人力資源存在用工總量偏大、對標“分母”劣勢顯著等問題,勞動生產率較標桿企業排名靠后。要實現提升實物勞動生產率,金鼎鋅業在“降分母”的基礎上,還要全力抓好“提分子”工作——釋放產能,著力實現追標趕標的目標。
積極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由于權益金、礦業權辦理等歷史遺留問題,導致金鼎鋅業年產能受限。為此,該公司積極協調各級政府部門,深入研究行業政策,扎實推進礦業權及土林地權等手續辦理。為打開礦山生產面,增容排土場、尾礦庫、渣庫等生產接替項目建設松綁,為提高礦山供礦能力和供礦質量奠定了基礎,實現2022年度供礦較2020年提升了33.25%。
優化升級選礦生產線。通過工藝技改、設備改造以及工業試驗,力促冶煉系統生產平穩運行,確保低成本、高效率提升選礦產能,實現2022年度選礦產能較2020年提升了12.93%。
積極開展工藝技術改造。加裝鋅錠剝鋅機等自動化設備,提高自動化水平,優化內部管理流程,克服原礦品位下降、行業限電等影響,實現2022年鋅錠產量較2020年提升了63.28%。
下一步,金鼎鋅業將繼續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人力資源競爭力為重點,瞄準同行業先進企業和優秀競爭對手,從組織機構、體制機制、勞動用工、薪酬激勵等為重點,突出全員、全過程、全要素管理,進一步激活人力資源管理機制,為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
責任編輯: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a2ax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mqk@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