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鋰供給結構的三大發展方向
2023年06月06日 9:35 3771次瀏覽 來源: 中金公司研究部 分類: 現貨 作者: 張家銘 齊丁等
全球鋰供給的多元化、區域化與資源回收將是值得關注的三大發展方向。
一是全球鋰資源供給走向多元化,更多的區域和更豐富的資源種類將加入供給陣營。
從區域分布看,澳大利亞、智利和阿根廷是傳統的鋰資源強國,占據當前全球鋰資源供給的大部分份額。但是,筆者認為,未來,中國和非洲、北美洲等地的鋰資源項目也有望迎來開發加速,推動全球鋰資源供給格局走向多元化。2022年,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的全球鋰資源供給市場集中度(CR3)約為78%,預計至2025年將下降至60%。從資源種類看,鋰輝石礦和鹽湖鹵水礦具有儲量規模大、工藝路徑成熟的優勢,是當前鋰資源供給的主要來源,而需求的持續增長對鋰資源供給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認為,未來鋰云母、透鋰長石、鋰黏土甚至深部鹵水等類型的鋰資源價值也有望被逐步挖掘,成為鋰資源供給側的有效補充。
二是供應安全擔憂驅動全球鋰產業格局的區域化。前期全球鋰鹽的產業格局基本由南美洲的鹽湖、澳大利亞的鋰礦及我國鋰鹽廠組成,兼有優質資源和低成本加工的效率優勢。
當前,全球各國已經普遍認識到了鋰資源的戰略價值,更側重產業鏈的供應安全。結合近期美國推出IRA法案、澳大利亞鋰礦商推進本土一體化的鋰鹽產能建設、加拿大對于關鍵金屬投資安全審查趨嚴、南美洲“鋰三角”擬組建“鋰業OPEC”等事件,筆者認為,在鋰資源供應安全的擔憂下,全球鋰產業格局的區域化特征將更加明顯。從鋰行業供需的角度看,鋰產業的區域化趨勢將對跨國資本的自由流動形成制約,可能降低海外資源的開發效率,而供給的區域化也更可能孕育國家間的產業聯盟合作機制,產業聯盟的共同行為或將成為鋰供給側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有利于在周期底部維持價格的穩定。
從國內企業的角度看,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和北美洲獲取鋰資源的難度提升,因此,海外資源布局的重心也將從澳大利亞向阿根廷、非洲等地區轉移,更加側重于挖掘本土鋰資源的潛力,進一步推動國內鋰業供給可控的進程。筆者采用中國本土的資源以及中國企業控制的海外資源,并考慮海外資源的權益比例,計算中國控制的鋰資源量和相應供給。從資源量看,截至2022年底,中國控制的鋰資源量占全球鋰資源總量的19%。至2025年,中國控制的鋰資源供給有望達到76萬噸LCE(碳酸鋰當量),占全球鋰資源供給的41%。
三是鋰資源回收將帶來鋰供給側的下一次重構。當前,鋰資源供給以鋰礦開采貢獻的“一次供給”為主,通過報廢電池的回收,以電池回收料為來源的“二次供給”有望帶來全球鋰供給的重構。一方面,相比于鋰資源的開發,電池回收的供給具有更強的穩定性和靈活性;另一方面,區別于鋰資源的地區分布不均、資源產出區域和需求區域錯配的格局,電池的供給將鋰資源根據消費市場進行地域的再分配。筆者預計,今年全球的報廢動力電池量約97GWh,至2028年將增長至725GWh,以此為基礎,預計2023年全球來自報廢電池回收的鋰資源供給量約為5.6萬噸LCE,可供給約12%的動力電池鋰需求,至2028年將增長至39萬噸LCE,可供給約21%的動力電池鋰需求。
責任編輯:葉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a2ax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mqk@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